2025 年 8 月,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 “客人”—— 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医院斜弱视专科主任余新平。此次,余教授受邀来院坐诊及开展手术,为南昌地区的眼疾患儿带来了福音。期间,他成功为 7 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小刘实施了矫正手术,目前小刘恢复状况良好。
据了解,小刘在 8 个月前被发现眼睛有向外偏斜的情况。余教授接诊后,对小刘进行了细致的检查。检查结果显示,小刘双眼裸眼视力均为 1.0,这一视力情况相对理想。但在 33cm 看近及 5m 看远时,眼位均向外偏斜 35 三棱镜度,且存在左高右 6 三棱镜度的情况,不过小刘能够控制眼位至正位。令人担忧的是,小刘的双眼二级、三级视功能已经遭到破坏。综合各项检查结果,余教授诊断小刘为间歇性外斜视、左眼下斜肌亢进。
在完善了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工作后,余教授为小刘进行了手术。手术过程包括左眼外直肌后徙 6mm,左眼内直肌缩短 5mm,以及下斜肌固定下直肌颞侧向旁后徙 2mm、向后徙 3mm。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。
术后,小刘的眼位已经得到明显改善。再配合术后的双眼视功能训练,小刘的眼位逐渐恢复正常,双眼二级、三级视功能也在逐步恢复当中,这让小刘的家人欣喜不已。
余教授介绍,间歇性外斜视是外斜视中最常见的类型,约占外斜视的 40% 以上。根据视远、视近斜视度的不同,在临床上可分为基本型、集合不足型、分开过强型、假性分开过强型。而小刘的视近斜视度和视远斜视度相等,属于间歇性外斜视当中的基本型。
对于间歇性外斜视的发展过程,余教授也进行了详细说明。患者在早期,视远时会出现间歇性外斜视,视近时眼位和双眼视功能则正常。但随着疾病的发展,尤其在患病、疲劳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处于明亮光线下以及融合遭到破坏等情况下,很容易出现外斜视。而且,外斜视出现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加,视近时也会表现出外斜视。到了后期,可能会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,进而出现双眼单视功能的丧失,还会伴有视疲劳、阅读困难、视物模糊、头痛等症状。
因此,余教授强调,间歇性外斜视在确诊后,建议定期检查斜视角度以及双眼二级、三级视功能。在未形成显性外斜、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前,应尽早进行手术矫正。当斜视角超过 15°,显斜出现的时间过长和频率过高,并影响到双眼二级、三级视功能时,提倡早期手术,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视功能,提高生活质量。
此次余新平教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的坐诊及手术,不仅为小刘带来了健康,也为南昌地区的眼疾诊疗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,让更多眼疾患者看到了康复的希望。(文章来源:互联网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